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生肖 >

虎年有何来历?古人对虎年的喜爱,到底体现在哪里?

距离农历新年已不足十天,辛丑牛年即将再次远去,壬寅虎年马上将会到来。虽然寒潮仍是一个接一个,但新春的脚步还是未曾停歇——这时候,我们正适合窝在温暖的室内,来聊聊每个新年都会“翻红”的话题:虎年是怎么来的?寅虎在古代又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一、猛虎下山来人间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猛虎与我们的先祖已打了太多年交道。传说中,穷奇便是外貌如虎壮如牛;陆吾则有虎身、虎爪;英招是马身人面而上有虎纹;天吴人面虎身,且有十尾。在民间,“武松打虎”无疑是与虎相关的知名度最高的故事。且从《淮南子》到魏晋志怪,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人变虎的奇谈也屡见不鲜……可以说,猛虎虽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生产生活,却又成为自古以来的一大重要意象,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生肖虎年,同样也是相关文化的产物。

在传统文化中,生肖即属相,是与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种动物,也可被视作十二地支的形象化象征。生肖真正起源于何时如今尚无明确的历史资料以证明。关于生肖的由来,学界也有源自北方游牧民族、源自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等多种观点。不过最早在《诗经》等先秦文献中,我们就已经可见“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等将生肖动物与地支计时相关联的文字。

逮战国末、秦朝初,如《日书》一类的竹简出现了关于多种生肖的记载。只不过那时的十二生肖与今日有所不同:鼠、牛、虎、兔等动物名列其中;猴、鸡与蛇则是相近的猿、雉与虫(蝮蛇的一种);没有龙而多了鹿;后世的午对应马、未对应羊,在当时是未对应马,戌对应羊……直至东汉,《论衡》《月令问答》等文献才出现了与今日之十二生肖最为相似的版本,动物和对应的时间皆与如今相同,只是缺少了辰所对应的龙。

所以就现有资料来看,早在先秦时,猛虎就已经被人们接纳为十二生肖之一,并与寓意“万物始生”、“阳气欲出”的寅时相对应。至于老虎究竟是如何“战胜”其他动物而入选十二生肖,曾在南方盛行的虎崇拜和遍布神州的饕餮崇拜或许就是最有力的解释。

二、虎虎生威入百家

从称霸山林的猛虎到为人熟知的生肖,虎从动物到文化意象的转变本身就伴随着大量与虎相关的器具和行为的产生和盛行。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后,在后石家河文化中,参照现实虎目而创作的饕餮神目纹样就开始出现在青铜器和玉器之上。而若这还不能彰显虎在彼时人们心中的地位,那么完全对应虎的虎头玉像就是当时虎崇拜的最直接证据。

至南北朝,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结合的纪年方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和运用。《北史·宇文护传》即出现“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的记载。同一时期,墓葬里也出现了十二生肖的身影:今山西太原境内的北齐楼叡墓绘有兽形十二时的笔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十二生肖像。

隋唐,十二生肖进入繁盛期,虎作为生肖的形象在民间愈发常见。上世纪末,河南洛阳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批随葬品,其中便有一套保存较为完好的十二生肖陶俑。其中虎俑瞪圆双目,躯体圆润,在王者风范之中夹杂着一丝憨态可掬。另在一些唐墓中,还出现了虎首人身,乃至人首人身的画像砖或壁画。

三、虎跳龙拿迎新年

隋唐以后,十二生肖成为了人们无法割舍的一种传统文化。无论是继承了隋唐传统的汉民族,还是自关外而来的蒙满,十二生肖都可见于人们的生活:元代的杂剧《虎头牌》、清代的昆曲《虎囊弹》、圆明园里的十二生肖大水法、寄托了对后代祝福的虎头鞋和虎头帽……直到当下,又一个虎年也即将来临。

按照传统风水理论,虎年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少。坊间还有一些虎年或属虎者特有的习俗,譬如属虎的幼儿可以参与新人的婚礼而为其“压床”,但属虎的成年人则不适合去凑这种热闹。在一些地方,属虎的青年男女不能成为伴郎或者伴娘,甚至连去迎亲或探望孕妇都不可以……

当然,我们真正在乎的或许不是这些虎年习俗的科学性,而是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虎年还有不到二十天便会来临,阖家团圆的欢乐和对于新生活的期待已经一点点充盈我们的小家。如猛虎一般健健康康地迎来新的一年,大抵才是我们对于虎年最明确的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