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运势 >

大张伟、李子维独立性格引网友羡慕!专家称“牛油果”人格更自在

壹心理主笔团 | 笛子

今天,壹心理跟你聊聊【自在】。

上次我们聊了有讨好特质的“洋葱型人格”,总是努力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干什么都要先考虑别人的看法,以满足别人需要为中心,没有自我,活得很累。

当然,像很多读者认为的,“洋葱型人格”并不等同于“讨好型人格”,只是它的很多性格特征非常接近我们世俗所说的“讨好型人格”,希望大家能够正式讨好行为背后的正当需求,停止自我攻击,对自己友好一点。

在留言中,很多读者朋友反馈想了解它的反面:“牛油果”型人格。

说起“牛油果”,我下意识就想起了大张伟。

他的演艺生涯大起大落,也面对过非议,但是三十多岁了,身上鲜有戾气。这跟他强大、独立的内心不无关系。

大张伟是典型的“牛油果”。

“牛油果”型人格,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莱恩·利特尔在《突破天性》一书中提出的比喻,学名叫:低自我控制型人格。

顾名思义,这种人格就像一颗“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个坚硬的内核,一个恒定不变的坚实核心。

也就是,有一个坚定的核心自我。

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

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是“内外一致”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坚持做自己。

就像心理学家科胡特对“核心自我”描述的那样:

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地站在那里。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但只摇晃,根基不被动摇。

做一个有核心自我的“牛油果”,是有很多优势的。

这段时间在电视剧《想见你》中偷走无数人芳心的李子维,为什么那么惹人喜欢呢?

除了养眼的痞帅痞帅的颜值,更多是因为他独特的内在人格魅力!

他的很多行为特征,就很符合“低自我监控者”的特点。

李子维在很小的时候,就遇到了莫俊杰,后来他们成为彼此一生最好的朋友。

当时,莫俊杰因一只耳朵佩戴助听器,总是被周遭小朋友歧视,笑他是聋子、怪物,或投来同情的目光。

莫俊杰因此极度自卑,也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一个人活在阴暗的角落里。

但李子维和周围所有人都不一样。

他第一次遇到莫俊杰,知道他要戴助听器才能听到声音之后的第一个反应,没有任何同情或歧视,反而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惊呼:

“哇,那酷毙了耶!”

他还戴着助听器去探测外星人信号,吸引周围的小朋友跟着一起玩,让他们都开始正视,戴助听器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在学校,李子维和莫俊杰动手打了用难听的话羞辱黄雨萱的男同学,被教官罚站、打屁股、逼认错。

一般这种情况,面对“权威”,很多人会选择违背内心真实想法,低头认错。

但李子维依然坚持自己没有错。

因为,低自我监控者不怎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去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也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环境的“要求”。

而是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以自己内在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为原则,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去思考“我是谁?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做自己?”

他们在关系里,坦诚,直率,敢于表达感受和需求,不会“讨好”,不懂伪装自己,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情和态度。

这种人格特质很有吸引力,容易让人放下人与人之间的防备,成为你身边忠诚的朋友。

再者,在亲密关系中,低自我监控者也有更强的稳定性,擅长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分手或不忠诚的可能性更低。

《想见你》播完之后,网络上让很多人泪奔的一句话是:“从来没有王诠胜,一直都是李子维”。

李子维自从爱上黄雨萱之后,此后不断地穿越时空,无论是回到过去,还是穿到未来,无限的循环,都只为遇见黄雨萱,守护在她身旁。

这种长情、深情,在这个感情浮躁的时代,打动了很多人。

因为低自我监控者在选择伴侣时,更重视一个人的人格与价值观等相对稳定的内在,而非外貌和社会地位等外在条件。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物极必反。

低自我监控者也有弱势,比如不擅长应付复杂的社交场合,在职场中也很难灵活处理冲突,太坚持自己的原则,可能让人觉得过于刻板,理想主义等。

但做一颗自我坚定的“牛油果”,总体来说,活得很爽。

很多人想当一颗“牛油果”,却偏偏活成了“洋葱”,一层层剥开,没有一个核心自我。

武志红老师认为:

核心自我(又称“内聚性自我”)需要建立在一种感觉之上,即“我基本上是好的”。

而没有核心自我的根源,是在成长过程中,从主要养育者和周遭环境中得到的大多是消极负面的反馈,慢慢形成了“我是不好的”、“我不值得被爱”的这种低自我认知。

我大学时参加社团活动认识一个师姐,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尤其是在社交上,很擅长和学校领导、老师、同学打交道,参加什么活动都是其中的焦点,朋友满学校。

看她不管去哪里都左右逢源,我很好奇她到底怎么做到和这么多人维持关系的?

当我们成为好朋友,深入了解后,我才发现她是一颗在心里流着泪去迎合世界的“洋葱”。

她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偏爱弟弟,对她的要求一直都是:听话懂事,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做弟弟的榜样。

父母在家的脾气很暴躁,只要某个行为不符合他们的期待和要求,就会被毫不留情地辱骂。

有一次写作业,她鼓起勇气问父亲一道数学题,父亲教了一遍,她还是不会,父亲突然把作业本狠狠一摔,破口大骂:“你怎么比猪还蠢,猪都教会了,你还不会!”

她小时候不爱说话,见到亲戚和村里人也不喜欢寒暄,总是被父母骂:

“带你出来真是失礼死了。”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

“见人招呼都不敢打,你长大了有什么用,一点用都没有。”

……

这些负面评价就像一座座大山,把她压到尘埃里。

同时,她的父母在外人面前又是习惯以讨好者模式去谋生存的,自我价值感很低,被占便宜了也从不敢反击,不敢争取,也教育她:要学会看别人的眼色做人。

她慢慢地发现,父母对她的一切要求,都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为了自己的面子,想把她养成心中的理想的小孩。

只有当她考到好成绩的时候,处处让着弟弟的时候,见到亲戚会打招呼说说笑笑的时候……父母才会对她露出一点点满意的笑容。

那是她最渴望的认可,和爱。

于是,她拼命地念书,拼命地往上爬,做尖子生、优秀干部、拿奖学金,逼自己去社交,学会说别人想听的话……

在她的潜意识深处,只有不断迎合他人,迎合这个世界,做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求得父母和周围人的一点点认可,换取一点点存在的价值。

可在她内心里,不管自己在别人眼里有多优秀,她依然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她的自我早已破碎不堪,就像灵魂破了一个洞,无处可依。

布赖恩·利特尔在《突破天性》中提出一个观点,即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

我们不只有“固有性格”还有“自由人格”,没有谁的人格特质或性格是天生稳定不变的,几乎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着很大弹性。

只要你真的想,每个人都能掌控和改变自己的性格。

如果你想成为一颗有核心自我的“牛油果”,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

第一步,自我接纳,才能自我改变。

改变自己最基础的动力,是自我接纳。

人本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得出一个稀奇的悖论:

当我接受了我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以后,我可以做出改变。

这个改变,不是别人改变了你,或者你因别人的期待而改变,而是你接纳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后,自发地改变。

当你认识并接纳自己活成了一颗“洋葱”,你自然就有动力去改变。

第二,打破负面的自我认知,建立“我是好的”自我信念。

从“我不好”的负面认知中走出来,给自己进行积极正面的认知重建。

试着丢掉那些觉得“我不好”的标签,“我很笨”、“我很没用”、“我不够漂亮”等。

当你有一件事情没做好,不要因此就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否定自己整个人,自我攻击。

而是尝试去安抚自己,给自己找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语言体系,和自己对话。

比如,你面试失败了,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可能只是这份工作和你不匹配。

你恋爱分手了,不是因为你不好,可能只是不适合,你总会找到一个爱你的人。

你爸妈骂你,不是因为你很糟糕,不配被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

而当你做好了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就多肯定自己,慢慢在内心建立“我可以靠自己存在”的自信。

第三,活出自我的攻击性。

我们常常为了维持关系,获得认可,而失去自我。

但我们的一生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你的人生由你做主。

不要因为害怕被讨厌,去选择用自我牺牲、自我压抑、自我矮化的方式讨好他人。

你需要,活出生而为人的攻击性。

武志红老师认为,只有真实地活着,真实地展开你的生命力,才能形成核心自我。

“只有真实的呈现你自己,并获得一种感觉,这是可以的,这是好的,这时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真实的好东西内化到心里,形成坚定的内核,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道路。”

第四,你也可以尝试多靠近一些内心有力量的人,自己也会慢慢变得有力量。

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我中学时最大的能力就是讨好,是一个被同桌啪一声甩我一巴掌也不敢吱声的人。

我真的很感恩,当时遇到我生命中的挚友。

她让我知道,我不喜欢的人,可以不去委屈自己来维持表面关系;我不喜欢做的事,可以尝试拒绝;我遇到不公,可以去反击。

慢慢地,我开始一点点地爱上自己。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觉得变成牛油果很难,做一颗洋葱也没什么羞耻的,不要对自己感到失望。

用欧文·亚隆的一句话结尾:

“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