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算命 >

鲍姓的来源是什么(鲍姓来历来源)

鲍姓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出自姒姓,是春秋时的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名为姓。敬叔曾在齐国当官,他的采邑叫鲍,后代就以此为姓。

第二,出自伏羲氏。在古代的记载中,伏羲氏经常写作“庖牺氏”。在春秋战国时,“庖”与“鲍”又有通假之义,因此在庖牺氏的后裔中,有以

“鲍”为姓氏的。

古代的一些兄弟民族,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也有一些人改姓为鲍。代北(今山西北部)有一个民族叫鲍俎氏,后来全族人就全部姓了鲍。

满族当中,比如保佳氏、瓜尔佳氏,改为汉姓时用的也是鲍姓。景颇族的金别氏,汉姓是鲍。佤族羊布拉氏、尤斯拜氏,汉姓也是鲍。蒙古族有一

个著名的姓氏叫孛儿只斤氏,改用汉姓时也是选用了鲍。可见,鲍姓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

得姓始祖

鲍叔牙·夏禹裔孙敬叔之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其父敬叔被封于鲍,叔牙开始以封邑为氏,称鲍叔牙。叔牙少时与管仲友善,管仲家贫母老,他常给以资助,遂成莫逆之交。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他随公子小白出奔莒。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拟任他为上卿。他力劝桓公将囚拘的管仲开释,使之代己位,而以身下之。管鲍之交,世传美谈。鲍姓子孙也就尊这位德行高尚的鲍姓先人为其得姓始祖。

先秦时,鲍姓还不大为人所知,主要活动在今天山东地区。宋朝的时候,鲍姓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山东、江西、江苏一带。明朝时期,鲍姓越

来越集中在浙江、安徽两地。到目前为止,还是浙江的鲍姓人最多,占了鲍姓总人口数的15%,其次是山东、青海、江苏,这四个省的鲍姓人数占

了全国鲍姓人口的将近一半。

宗族特征

1、鲍姓是个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的姓氏。

2、管鲍之交乃千古交友之典范。鲍叔牙对于管仲的那一份隆情高谊,不但达到了人类至高至美的人格境界,而且激励鲍姓后人以此为楷模,交友要真诚、奉献。

字辈

鲍氏一支字辈:“心志存忠信高明振加声祖宗贻则德子孙尚书经”。

鲍氏一支字辈:“忠孝绵恩锡家道永昌龙传先接启后留长本自生立功开”。

鲍氏一支字辈:“自占洪维正家传万世长”。

以人口数量论,鲍姓不是大姓。但是在历史上,鲍姓人才辈出。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管鲍之交”。在这里,给大家讲讲另外两个典故:

第一个叫“二鲍纠慝”。字面意思就是:有两个姓鲍的,专门去纠正或者去抓那些傲慢的、不正当的行为。汉光武帝刘秀有个叔叔叫刘良,被封

为赵王。有一次他外出回来,经过城门洞时,他的车子和一个叫张邯的右郎将的车交错而过,结果两车都堵在了城门洞里,张邯要出来,刘良要

进去。刘良大发雷霆,就把看门的门候叫了过来,大声怒骂,让他跪在地上,磕头认罪。司隶校尉鲍永得知了此事,非常气愤。其实他跟那个门侯

也没什么关系,也犯不着去得罪光武帝的叔叔,但他还是上了一疏,说赵王刘良是诸侯,蒙皇帝的洪恩,入都伺候,他应该晓得门侯的官虽小,

但也是在替国家执行职责,是替皇帝在看这个城门,这样藐视他,应该严加惩处。这一举动得到了大家的赞叹。后来,鲍永又把性格耿直、不畏豪

强的鲍恢提拔为督管从事,所以这一下就有了“二鲍”。“二鲍”都不避权贵,连光武帝都让他们三分。光武帝后来专门讲:“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

你们这些皇亲贵戚,收敛一点吧,避一避二鲍吧,别冲着他们去,自找倒霉。

这就是“二鲍纠慝”的典故,非常有意思。

另外一个典故,叫“鲍家无懒発”。乾隆年间,扬州的水陆交通发达,盐商很多,其中有位盐商叫鲍志道,富甲江南,就在扬州盖了一座府邸。

落成那天,管家引着他四处巡视。刚进大门,鲍志道就看见大门两边各有一条长凳。鲍志道就问管家:“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放两条凳子在这儿?”

管家说:“老爷,这个凳子专门有个名字的,叫懒凳。在大户人家,下人跑进跑出买东西,或者在门口看门看累了,就可在此坐会儿,便于休息。这

样也可以显示老爷您的仁爱、宽容。”鲍志道沉思了片刻,吩咐管家,撤除此凳。从此以后,凡鲍家不许有懒凳,也就是不许有人偷懒,不允许在大

门口坐着。这个典故后来就被用来形容某户人家非常勤劳,努力干活,一刻不停。当然了,这样做对“下人”是不大宽厚的了。

关于当代的鲍姓排在中国姓氏的第179位,人口67万,大概占全国人口的0.054%。

相关文章